首页» 必赢官网»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拥有近千余亩美丽校园。西城校区占地167亩,大兴校区占地96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9.02万平方米。两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不同的建筑特色与魅力。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9万册、在线阅览的电子图书190万册,大型开放的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较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各类在校生1174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249人,硕士研究生3326人,博士研究生171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龙头学科优势进一步提升,工科整体优势进一步凸显,70%位列 B 档次。“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获批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5 个,达到全部本科招生专业的70%。11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在全国建筑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3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5项。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连续七次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比一等奖,2个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校“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百团行动计划’”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并连续3次获得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连续3年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班集体”。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9项、国家级奖项800余项、省部级奖项近800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196人,其中专任教师782人,高级职称教师474人,教授169人,博士生导师7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教育部人才项目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4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教育部人才项目青年项目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项目2人,北京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中科院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获得梁思成建筑奖1项、世界人居奖1项,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教委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北京市教委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等各类省部级团队30个。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学术和行业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科研活动。现有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8个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国建筑类高校和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建有全球技术水平领先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系统。学校始终强化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精密测绘与精细重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近年来,必赢官网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16项;近五年新增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坚持瞄准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成立服务首都功能定位领导小组,发布《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服务北京建设人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承接天安门城楼修缮、大兴机场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冬奥会开闭幕式专项技术攻关与冬奥文化创意设计等服务重大需求项目。助力首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承担金科新区建设等综合整治与改造提升项目。积极投身城市副中心建设,承担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历史空间活化利用、道路交通规划等项目。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需求,完成韧性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优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举办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项目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设计下乡服务项目获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

百余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坚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9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70多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袁炳麟、高士国、赵冬日、罗玲、包琦玮、沈小克、杨伯钢、刘桂生、胡越、张宇、马海志,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学校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目前学校已初步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和7个专题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与47个国家和地区的115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务实推进了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研究。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已有来自28个国家的84所院校和企业加入,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类大学国际联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招收国际学生等方式,培养中外学生近千人。举办的暑期学校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教育品牌项目。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高质量通过《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作为唯一市属高校受邀参加“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事业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获首都劳动奖状、首都文明校园、国庆70周年阅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先进集体。连续5年获评“平安校园”考核优秀。

率先建成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实训基地,创新提出“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模式,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建案例”,入选北京党建蓝皮书。9个基层党建案例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经验案例》,获评6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近五年,获评北京高校德育先进集体1个,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3个、优秀共产党员5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获评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成为首个获评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市属高校;获批北京高校党建重点难点项目支持计划1项,“两委一室”委托课题1项,北京市党建研究会课题3项,北京高校党建研究课题11项(重大课题3项、重点课题7项、一般课题1项),实现承担北京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连续10年不断线,课题成果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级。2 个项目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培育项目。

展望未来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发展目标为:到2035年左右,北建大将基本建成扎根京华大地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外高度认可,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扎根京华大地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全体北建大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扎根京华大地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